2015年11月5日

2015東京設計週


日本的設計一直都具有代表性,趁著30週年特地跑了一趟,
展覽地點在明治神宮外苑,是個相當熱鬧的地方,
首先是取票,然後進去就收走的門票= =



然後換來提袋和簡介

當然啦,有很多具有日本文化的設計品,跟台灣相比呢,可能就是多了那種和風,
想想台灣ROC只有100年的歷史,我想怎麼也拼不過人家幾千年累積的韻味,
隔壁說客家和原住民是台灣的阿,但是他媽的沒有人要保留阿。
紡織很強,但是沒有人要強調他阿!(憤青上身)






平面圖像設計類,蠻多細節的,不過我想有再看設計書籍應該不陌生。




(這張孔子我看到覺得很搞笑XDD)

然後是讓我驚豔的多媒體....舉一些例子...




這個乍看是廣告的分鏡稿而已,但是IPAD拿上去卻會出現完成的影片和解說,然後我找不到他的QRCODE和感應器在哪...
這是一個APP嗎(汗)


上面這個投影水族箱是你在時下流行的填色遊戲畫完以後,他會拿去掃描15秒,你的畫作就會加入水族箱了。



上面這個投影幕是各種符號和象形文字,碰觸以後會有特效告訴你這些符號的意義。
應該是利用上面的攝影機在做感應~


360環景也相當熱門,戴頭盔就可以看到各種應用,或是透過IPAD來當觀景窗,還可以在虛擬空間玩立體噴漆....
也有利用XBOX KINECT製作的互動設計,像是打汽車阿,掃描臉部等等,應用的手法和台灣大不相同,開發影像互動APP感覺像是一個很普遍的技術.,感覺大學生就會了(?)



(設計展也要發展一下觀光業)


設計展也要賣AUTODESK的車



設計展也要賣房子(誤)


這個是驚悚的機器人,他會瞪著你,跟你聊天。
然後發現台場也有一個...不會瞪你的


總有一天智慧機器人會走在日本街頭的吧..


上面這個荷葉可以讓你聽到下雨的聲音,後面的葉子是模擬含羞草的裝置,
機械的聲音有種奇妙的感覺,然後旁邊的花用燈照,每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顏色。




最後補上一些亂拍的東西。

總結,一個不論是土地和人口都是台灣十倍大的地方,
也許可以說,台灣可以拼到這一步其實很好了。
很多文化跟古蹟或許你可以講他們有很多空間可以保存之類,
而台灣這麼小是不行的,所以我覺得一昧模仿人家其實沒什麼意義,
同一套方法可能無法解決先天的缺陷,該思索應該是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

但日本給人就是一個謹慎和敬業的態度,
我不知道他們是為了錢還是一個責任感,
不過我覺得我們國家就算給了他很多錢和權力,
他也不見得可以有這種態度和責任,是吧。

所以如果有能力改變一些東西,那就盡力改變吧,
也許只是一個標誌設計,我相信總有一天這個設計也可以成為一個文化代表。


在最尾巴貼上一個比東區十倍擁擠的澀谷和維安警察(還有待命抓你上去的警備車),
好啦,台灣真好。




2015年10月8日

-字與圖的解構學-講座心得

瑞士設計-字與圖的解構學-感想



1.介紹

Michael Renner 教授出生於 1961 年,1986 畢業於巴賽爾設計學院的平面設計系後,馬上經歷了第一次的數位化洗禮,進入了加州的蘋果電腦公司工作。目前是瑞士巴塞爾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 。



在剛開始他就使用了CODE去演算一些圖像,因為CODE可以創造出一些人類無法創造的抽象視覺


E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0yGOxJJ2PQ






因此他覺得抽象的視覺比起具象的事物可以突破我們的想像!





2.eikone 腦補




eikone是一個組織,他們致力於研究人類腦補的行為,教授因為對抽象事物的興趣加入了這個組織。瑞士設計組織 «eikones» ,致力於研究各種標誌、圖形的表現形式。




因為抽象留給人更多的可能,殘缺的表像會因為每個人不同的判斷產生不同的具象,所以這樣的應用會比一個直接的視覺傳達意象更富有趣味性,還有話題和討論性。

透過一些實驗,給予局部的亂塗鴉,卻會因為每個不同的人自我的認知產生完全不一樣的圖像。




3.應用


視覺傳達訊息可以使用一段文字,一段影片,一張圖,
但效率最好的是圖片和文字結合,
影片也許可以,但影片需要時間和長度。

所以應用之前的腦補現象,可以讓視覺傳達更為直覺,文字輔助圖像,圖像輔助文字




利用腦補的特性可以讓很多東西隱晦在設計之中,創造更多可能的視覺衝擊效應。

因此設計可以著重在怎麼把文字和圖像互相輔助來達到最好的傳達效率